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第8章(1 / 3)
&esp;&esp;崔子玉看着络绎不绝上山朝拜的百姓,多有感慨,“僧与僧之间,亦有差别。”
&esp;&esp;儋耳老祖不忍百姓受山路之苦,宁愿断绝香火,也不愿百姓有性命之危。
&esp;&esp;发鸠山的山路比少咸山更崎岖,稍有不慎便有坠崖之险。山上的几位高僧,每日居于寺中,受香火滋养,全然看不见百姓之苦。
&esp;&esp;他们跟着百姓上山,找到少咸山的几位高僧。
&esp;&esp;一听三人来意,其中一位高僧嗤鼻一笑,“女人障重,难以成佛,贫僧是为了她好。”另一位高僧手持念珠,半眯着眼,一脸不悦,“三位施主,她因何消失,与我们无关,请回吧。”
&esp;&esp;崔子玉上前想与几人理论。
&esp;&esp;孟厌双手合十,先她一步开口,“不知几位高僧,可得空与小女子辩辩佛法?”
&esp;&esp;“施主请讲。”
&esp;&esp;“佛平等说,如一味雨,随众生性,所受不同。这句是何意?”[1]
&esp;&esp;高僧云:“佛法平等利益一切众生,只众生受用不同。”
&esp;&esp;“为何受用不同?”
&esp;&esp;“关乎根机。”
&esp;&esp;“可曾提到男女之别?”
&esp;&esp;“不曾。”
&esp;&esp;孟厌高声说不对,“可你们方才明明说女人障重,难以成佛。连佛陀释迦牟尼都言一切众生皆能成佛,几位高僧却拘泥于男女之别,不准伏樗修行。你们到底是为弘扬佛法,还是为世俗私心?”
&esp;&esp;几位高僧面面相觑,崔子玉又惊又喜:“孟厌,你居然能记得住佛经。”
&esp;&esp;“我虽在打盹,但是认真听过几句。”后面的话,孟厌没再说下去。她能记住这么多,其实是因佛图涔三十年来,每回来地府,只读一本《妙法莲华经》,每回连诵七遍才走。
&esp;&esp;她每月绩效垫底,每月被逼去听。
&esp;&esp;听了三十年,两只耳朵早起厚茧了!
&esp;&esp;第6章 万象佛(六)
&esp;&esp;孟厌头回在五品官面前出风头,下山路上,不时摇头晃脑吟诵佛经。等念够了,她回头问崔子玉,“崔大人,我好似没见你去过讲经台听佛经。”
&esp;&esp;崔子玉语气平淡,“哦,本官绩效多到用不完。”
&esp;&esp;“你有多少绩效?”
&esp;&esp;“上千分是有的。”
&esp;&esp;孟厌:“诶?地府的绩效不是每月一清吗?你怎会有上千分?”
&esp;&esp;崔子玉奇怪地盯着她,“五品以上仙官,可积绩效,你不知道吗?”
&esp;&esp;温僖觉她丢脸,低着头快步跑开。两人房中有一本《地府为官手札》,他记得第三条便是,“五品及以上仙官,以绩效累加之数,为每年为官考核之准。”
&esp;&esp;合着,孟厌压根没翻开过。
&esp;&esp;怪不得他翻开时,除了面上有些油渍,内里如新。
&esp;&esp;孟厌威风片刻,败下阵来。
&esp;&esp;她伸出手指,算了算她的绩效,“如今还剩四分,这月的十分还不知何时到手。”
&esp;&esp;“怎么绩效,还有官位大小之分啊!”
&esp;&esp;拾阶而下,三人又说起伏樗。
&esp;&esp;孟厌:“听那几个高僧的意思,他们自知做了错事,已多年未下山。”
&esp;&esp;“我们再去赵家和少咸山问问。”
&esp;&esp;回岐山镇的路上,路遇一年轻女子在路边茶寮与围观百姓讲佛法。
&esp;&esp;因讲的也是《妙法莲华经》,孟厌上前听了几句。
&esp;&esp;等女子讲完,底下一人大声喊她,“伏湫,你如今比你姐姐还厉害。”
&esp;&esp;“樗姐是引我入道之师,我之见解,皆来自她。”
&esp;&esp;等伏湫与围观几人叙旧完,三人迎上去,“我们是京州来的捕役,追查伏樗消失一事。”
&esp;&esp;伏湫上下打量几人,见他们相貌不凡,不像宵小之徒。渐渐放下戒心,与他们同路而行,“走吧,你们随我回家慢慢说。”
&esp;&esp;崔子玉:“你是最后见到伏樗的人吗?”
&esp;&esp;伏湫黯然点
↑返回顶部↑